現行台灣伐竹作業相當依賴人力,伐竹流程包含砍伐、去枝及分節等工序高度仰賴人力,過程中相當費時費工且耗體力,然而日前台灣面臨竹農逐漸高齡化,加上缺工問題,代竹人力難穫。即便山區有大片竹林橫生,卻無力雇工採收。竹農殷殷盼望相關單位能協助引進大型機具採收,推動產業升級。同時,在企業ESG浪潮下,竹子的固碳能力、減排潛力相當可期。竹產業「錢」景可期,只缺規模採收這一項東風助攻。
川連國際協同竹業專家及竹農投入研究,實際了解竹農需求後,引進大型機動式歐洲伐竹機頭,安裝於現有怪手上。為適應本地竹子特性,特殊改良為專為砍伐竹子使用,解決過往進口設備水土不服問題。五月中句川連國際偕同歐洲原廠技師於六龜山區裝機實測,大獲成功。竹農預計於六、七月期間於六龜山區竹林緊鑼密鼓實測採收。未來希望將相關經驗傳承給竹農,共同促進竹業興榮繁盛。
此次引進的伐竹機頭,從竹子的砍伐、去枝及分節皆可由機械一氣呵成,收獲量能大幅提昇,除此之外,採用機械採收,竹農操作較為輕鬆效率,有利吸引青年投入,協助解決產業缺工問題。
第一波裝機採取伐竹機頭組合於現有怪手方式進行試驗,適用於已鋪設林道之竹林。然而為因應台灣多丘陵地特性,後續將引進特殊載體搭配伐竹機頭組合用於穿梭於山間竹林。除設備導入外,操作訓練也需配套跟上,才能落實。川連國際同步引進原廠教育訓練課程,協助培育產業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