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指出,由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使能源安全問題浮上檯面,同時帶動了再生能源的最大增幅。IEA表示促使再生能源將於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而且未來五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加近一倍,全球電力結構將迎來重大的轉變。
(圖 / 以我國發電結構來看,再生能源占比由105年為4.8%(127.3 億度),至112年增加為9.5%(268.7 億度)。
Photo Credit:經濟部能源署。)
相對於風力及太陽能,生質能的關注度雖然少,卻是全球占比最大的再生能源,不但能當燃料,又能提供熱能、電力,甚至能結合碳捕集技術變化眾多。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網站,生質能是包含取自於植物的有機原料所產生的能源,常見如植物纖維、植物油脂等,而且生質能是全球最大再生能源來源、占比達55%,在全球能源供應方面占比超過6%。
生質能屬於低碳能源。生物質透過燃燒產生的碳排,本就是植物經光合作用吸收的碳,具有環境碳中和優點,因此成為取代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選擇。相較於風電及光電有間歇性的缺點,生質能面對環境變化的彈性較大。多數實現100%綠電使用 (RE100) 的企業,會搭配10%至15%穩定性較高的再生能源混合使用,其中又以生質能為大宗。
(圖 / 永豐餘旗下中華紙漿花蓮廠早在超過30年前就已經建置木質素生質能發電設施,是全台最早生質能發電系統。
Photo Credit:今周刊。)
以農業起家的永豐餘,永豐餘發展出橫跨三大類的再生能源發展,包含液態的木質素發電、氣態的沼氣發電,及固態的 SRF 零燃煤汽電共生,這三大類能源都是來自造紙過程中的副產物,透過循環再生所創造。能源業包括台電、台塑石化都已提出設置生質能電廠的相關規劃,台電規劃將高雄興達燃煤電廠舊1號機改裝成生質能示範機組,預計2026年要設置500 MW;台塑石化評估將六輕石化園區內的汽電共生廠改為部分混燒生質固態燃料。
(圖 / 台灣能源轉型發展歷程。Photo Credit:經濟部。)
順應全球能源政策趨勢,台灣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於2019年確立「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能源政策方向。同年,台灣修訂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加強政策支持,提供補貼和稅務優惠,優化綠能發展環境。
台灣政府的能源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並將燃氣占比提升至50%、燃煤降至30%、再生能源達到20%。不過綠電占比20%的目標已確定延後,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國際廠商開發進度,預計再生能源占比需至2026年10月才能達成。儘管如此,台灣仍致力於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
(Photo Credit:川連國際工程服務。)
隨著全球能源政策快速變革,台灣也在積極調整能源戰略,以應對未來挑戰。無論是推動能源轉型或提升能源效率,企業在過程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我司正進行廢棄物處理SRF廠整廠規劃執行、焚化爐廠整廠、廢棄物水解造粒RDF廠整廠、電動車廢電池回收再利用、廢太陽能板回收再利用廠整廠規劃執行,並與學術單位跟產學機構合作,完善產線流程規劃、專業設計工程團隊與實務經歷,秉持協助產業升級及環境永續發展工作之熱忱及追求專業謹慎態度,以技術上的創新應對下一步全球能源趨勢的變動。
■ ■ ■ ■ ■ ■
資料參考:
經濟部能源署
今周刊ESG
REC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