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以亞洲三個城市:首爾、東京、新加坡的智慧環境發展借鏡觀形:
首爾為亞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除了本身擁有高密度人口外,觀光旅遊的遊客人數也逐年上升,都市更加擁擠、停車問題、垃圾桶不足且垃 圾問題漸趨,因此首爾與國內物聯網產業 Ecubelabs 合作。智慧環境的部分,研發紅外線垃圾桶(Clean Cap),並在首爾市中心一帶建置 85 個紅外線垃圾桶,紅外線垃圾桶以紅外 線偵測方式偵測垃圾桶之垃圾量,在垃圾量達某一個程度時,會自動發送訊 息至城市網絡中心(Clean City Network),通知清潔人員處理,比起傳統收 運垃圾的方式,Ecube 能更彈性、更符合需求的處理垃圾問題,降低 83%收運成本並維護市容整潔。
東京為了鼓勵資源回收與利用、公民參與 精神與綠地維護再造之永續理念,東京政府推動「海之森計畫(Umi-no-Mori, Sea Forest)24 」將原本的垃圾掩埋地轉變為綠色公園,海之森計畫位於中央 防波堤內側東邊填海區,面積約 88 公頃,共種植 48 萬顆樹木,用三明治結 構做為基礎土地分層,植栽表層土的部分則收集東京都內公園、街道整理之 落葉或樹枝、建築殘土與優良土混合為天然土壤,達到永續、活用、再利用 的目標;且由於臨近海灣,為能有效防制強風吹襲及海風帶來的塩化,以常 綠樹(Evergreen Tree)建立防風林,並將整片綠地設計為波浪狀,以天然地 勢有效抵擋海風。另外由於公私協力運用及市民高度參與,除了市民與民間 企業募集資金、購入樹苗外,亦以市民參與的途徑共同栽種及維護,讓參與者可以認養不同樹叢區。
新加坡政府興建的第24座國民住宅,名為Tengah。也是第一座擁有中央空調、自動垃圾收集系統,以及無車城,希望能有效減少新加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裡還有充足的綠地、森林,戶外花園,讓居民有足夠的綠地休憩。這座城市最特別的設計還有,這裡的所有馬路、交通、停車場都將地下化,讓地上世界完全屬於行人與居民,讓居民可以安全地在住家外面就可散步、運動、騎腳踏車等。而且城內不會有垃圾車,居民需要把家用垃圾集中在各處設置的垃圾集中站中,政府會派人來清理。
借鏡了以上亞洲區三個國家的智慧環境佈局,回頭談到臺灣現有垃圾處理,馬上想到的就是撥放貝多芬名曲的黃色垃圾車,除了清潔人員行進間的業務安全,以及民眾追趕垃圾車與無法準時在點倒垃圾的服務業上班族,所衍生出來種種不便利性。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臺灣政府和民間也逐漸出現智慧垃圾收集機、回收便利站、自動回收機等機器,嘗試解決民生環保上的問題。不過智慧城市中的環境資源管理與都市規劃需更全面,包含導入AI系統、減碳科技與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才能更進一步推動臺灣淨零轉型。